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从最初的夏朝到如今的新中国,我国语言也随之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演变之路。现如今,普通话成为了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语言,同时也是运用最广泛的语言。除此之外,普通话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文字。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10月北京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了将我国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定为“普通话”,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并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用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是我国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权利。

推广普通话,喜迎二十大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普通话呢?普通话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国身为多民族大国,在语言沟通上难免会出现问题。各个地方都有独属于当地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方言”,除了当地人,其他地区的人是很难理解其含义的。为了减少和消除方言带来的隔阂与麻烦,推广和运用普通话便成了最好的解决方式。推广普通话,并不是彻底否认和消除方言,而是借此提高公民的普通话应用能力,促进各个地区公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第2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说好普通话,热爱我中华;普及普通话,世界看中华;人人都讲普通话,处处盛开文明花。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讲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用语言魅力展现我们蓬勃的朝气,以最精神最良好的面貌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校新闻宣传中心:铁梦蝶
摄影:胡婧
审核:宁梦茜
2022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