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时光河流里。它是大自然写给人类的一封绿色情书,也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环保节日。其存在宛如一首激昂的战歌,号召着全民投身植树造林的浪潮,去绿化广袤的祖国大地,去改善生态环境,为世界带来盎然生机。

校园春日剪影
每至三月,春的使者翩然而至,带来温暖与希望。每年3月12日,全国各地便热闹起来,一场场植树活动在大地上展开。人们手持工具,种下树苗,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播撒着未来的希望。这不是简单的种树,而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发展理念,是对美丽中国建设最深情的告白。每一棵树苗的种下,都是我们为这片土地许下的绿色诺言。
植树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5年,那是希望的种子初次萌芽。到了1979年,3月12日被正式定为植树节,用以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倡导植树造林,他曾说:“造林是民生建设之一,要大力提倡。” 先生虽已远去,但他的理念如同一座灯塔,照亮我们的绿色征程。植树节,不仅是对先生的缅怀,更是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声声呼唤,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对未来的期盼。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能做的有很多。亲手种下一棵树,感受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力量,让指尖的绿意蔓延至整个大地;或选择绿色出行,或徒步感受春风的轻抚,或骑行穿梭在城市的街巷,又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让天空更加湛蓝,为地球的生态减负。
当我们追溯历史,会发现古代诗词中早有对树木的赞美和对植树的倡导。“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代诗人白居易用简洁而有力的诗句,描绘出草木顽强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这些诗句,穿越千年时光,依然在我们耳边回响,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现代社会,植树节的意义愈发深远。它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提醒我们关注环境、保护生态的重要时刻。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已然敲响,植树造林变得尤为紧迫。树木是大自然的守护者,它们如同一台台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净化着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又似温柔的气候调节师,让四季的更迭更加宜人;还能像忠诚的卫士,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着生物多样性,为无数生灵提供栖息之所。
植树节,是希望的种子,是未来的蓝图。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春天里,让我们踊跃参与植树活动,为地球增添一抹亮丽的绿色,为未来留下一个美丽的家园。让我们在植树节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共同汇聚点滴力量,奔赴美丽中国的建设之路,向着绿色的未来,大步前行。
校新闻宣传中心:韩雨杉
摄影:韩雨杉
初审:陈星妍
复审:蒋尧
终审:宁梦茜
2025年3月12日